当焦虑发生,我是如何应对的?


宇宙飞船出现故障,漂泊在太空中。飞船有十几节船舱,你位于其中的一节。几节舱已经开始着火。你尝试去扑灭,但是失败了。火势蔓延得很快,眼看就要炸毁整个飞舱。你会怎么办?

好在每个舱的连接处都一道门。一旦封闭,火就会被挡在门外,你所在的舱可以暂时安全。接下来,你可以冷静下来,想想办法。很幸运,你找到了一个废弃的空间站,已无人使用,但还安全。

这是电影《地心引力》中的一个片段,主人公瑞安·斯通经历了上述过程。影片的最后,在经历了一系列惊心动魄之后,初上太空就遭遇事故的瑞安总算安全返回了地球。

你上太空的概率很小,遭遇这个事故的概率微乎其微。但是,有一件事却是经常发生在你身上的。这件事就是焦虑。

人生之不如意,十之八九。生活中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,这些问题带给你压力,甚至让你焦虑。

压力不一定造成焦虑。如果是小火苗,你能快速扑灭,那就不会让你焦虑。但如果问题很棘手,压力很大,火势蔓延到无法扑灭,甚至会伤害到你,这就是焦虑。

引起你焦虑的问题,不都是现在的问题。很多时候,最坏的情况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发生,而其缘由则来自于过去。如果一天就是一节船舱的话,焦虑就像这样:

你前面有船舱着火了,你后面也有船舱着火了。眼看,火就要烧到你面前。

用这样的比喻,也许能帮助你回想起焦虑时的感受。之前,每当我遇到这样的情况,要么在失眠中思考,要么喝大酒,逃避了事。可惜,这样做之后,不仅坏的情况没法避免,甚至焦虑的心情也无法化解,憋出内伤。

正确的方法,就像瑞安斯通的做法一样:关上船舱之间的门。每一天就是一节船舱,而且连接处都有一扇门。这扇门坚固又密封。这扇门让你当前所处的舱与前面的危险与后面的危险完全隔绝开,保证这节船舱的安全。就好比,当你既不为未来担忧,也不为过往而后悔,在当前,你的心态就是平和的。

这个原则,叫「活在今天的方格中」

它来自一个培训班的教材。就是那个股神巴菲特当年也参加过的培训班——卡内基。

听上去很简单,就像心灵鸡汤讲的「要活在当下」一样。我很早就知道了「活在当下」的大道理,却很难真的做好活在当下。而卡内基的教材中,用轮船的船舱漏水的事情,引出了「活在今天的方格中」这个原则。我对轮船漏水没感觉,但对《地心引力》中飞船着火的镜头印象深刻。上面的叙述,就是我结合这个镜头,对于「活在今天的方格中」这个原则的体会。神奇的是,有了这个具体的体会,我好像知道「活在当下」是怎么回事了。

在卡内基的处理忧虑的方法中,有二十几条原则。「活在今天的方格中」是其中的第一条。它是后面所有原则的基础,因为只有先停止焦虑情绪,才能理性冷静的去运用后面的原则。

如果焦虑是一种病,那么这条原则,就是治病的良药。

在这条原则之后,你已经处理了焦虑的情绪。能够冷静下来,理性的思考。

这个时候,让我们直面引起焦虑的问题本身。在卡内基的教材中,介绍了一个叫做「开利方程」的法宝。

在开利方程中,解决问题分为三个步骤:

首先写出最坏的情况,以及最坏的情况可能产生的后果。很多时候,这里的最坏情况及其后果,就是你产生压力和忧虑的根源。

第二步,接受最坏的情况。也就是,假设上一步写出来的事情,必然会发生。这个时候,你必须接受。因为在这个假设中,无论你接不接受,他都必然发生。这一步,是最难的,但也是最关键的。

第三步,当你在心理上已经接受最坏结果的时候。尝试去找到一个比最坏的情况好一点的结果。然后分析一下,如果要提高这个更好的一点的结果发生的概率,你应该做哪些改变

这个过程,让我想起了万晓利的一首歌——《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》。

被刽子手砍下了人头
魂魄还能留恋最后九秒
第七秒时突然从梦中惊醒
这一切没有想像的那么糟

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万晓利 – 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

接受最坏,然后又有了更好的可能。这种感觉,是一种欣喜。

我曾经总是眉头紧锁,现在已经能坦然面对压力。感谢卡内基!这些原则,分享给你,也许对你也有用。

卡内基书籍:《如何停止忧虑,开创人生》   领券

经历了一阵难忍的恶心后,我发现了AI医疗商业化的一个成功案例

上个周五,我体会到了恶心。

护士一阵揉搓,将一大坨橡皮泥放到了塑料托槽中,然后把整个托槽送到我的嘴里。护士再用力按压着托槽,让里面的橡皮泥和我的牙齿尽量接触,只到我的牙齿轮廓完全印在了橡皮泥上,橡皮泥凹出一个沟壑。然后取出托槽和橡皮泥,在刚才的沟壑上面,再注入一层黄色的「泥浆」。再把整个托槽连同橡皮泥和「泥浆」送到我的嘴里,牙齿再咬向它们。咬上去后,保持不动。等待黄色的「泥浆」随着时间而逐渐凝固。

如果顺利,再过几分钟之后,等黄色「泥浆」完全凝固,取出托槽,将会得到我的牙齿的立体模型。通过这个立体模型,牙医就可以了解我的牙齿的结构,并且基于此给我设计牙齿的治疗方案,制作牙套。我听牙医给护士的交代,上文所说的过程,称之为「取模」。

如果不顺利,你可能就必须像我一样。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取模的过程。前前后后,我总共「取模」了 5 轮。每一轮包括上牙和下牙,我总共尝了 10 次。尝,不得不尝。我的舌头不得不和橡皮泥、「泥浆」接触,我不得不尝到了橡皮泥和「泥浆」的味道。

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?恶心。另一方面,在咬向「泥浆」的时候,需要保持张着嘴巴不动,用鼻子呼吸。对我而言,闭着嘴用鼻子呼吸,张开嘴用嘴巴呼吸,都很正常,可要张着嘴却用鼻子呼吸有些难度,这也加剧了恶心的感觉。

虽然这个过程不是很舒服,也很可能失败重做,一旦失败重做,将要花费很长时间。但它却是牙医做牙齿矫正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。

有没有一个更加舒服,速度快,成功率高的方案呢?就在同一天下午的稍早时候,我体验了另一种方案。

我张开嘴巴躺着,护士拿着设备在我的口腔中游走,不同角度进行扫描。这个设备不复杂。大概可以理解为一个摄像头加上一个闪光灯。摄像头会连续拍摄一张张照片。因为里面光线不好,闪光灯的作用是保证拍照所需的光线。算法最后会基于拍摄的照片,生成一个立体模型。

回家之后我查了一下,这个仪器叫做「ITERO数码3D牙模扫描仪」。来自于一家叫做Align的企业。Align的中文名叫爱齐科技,中国的办事处在上海的徐家汇。隐型牙套「隐适美」是Align最知名的产品。

听护士大概介绍了原理,我第一个直觉就是,这个产品,是AI商业化的经典案例。为了验证我的直觉,我需要知道两件事。一是确定这个模式是不是用到了AI,二是他的商业化有没有成功。

我去官网搜索了一下,发现他们正在招聘的岗位中,至少有4个都是机器学习相关的。分别是 Machine Learning Scientist、

Sr. Machine Learning Scientist 、Senior Manager, Machine Learning、Director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。

而从AI的进展来看,利用深度学习技术,通过多张二维图片来进行3D建模,已经是现成的技术。36Kr就报道了一家叫作Bifrost的创业公司在做这样的事情,不过,他们的选择从家居建材和电商两个垂直领域切入。

Align在招AI的人才,AI现阶段可以做到通过大量2D照片进行3D建模。很大概率上,Align的ITero就是用了AI的解决方案。

而从商业化的角度评价,iTero也已经走了很远。iTero进化历史:

① 2006年Cadent发布iTero数字印模系统

② 2011年爱齐公司收购Cadent

③ 2013年发布Invisalign隐适美效果模拟器

④ 2015年发布新一代iTero Element口内扫描仪

⑤ 2017年已进行120万余次修复扫描及270万余次正畸扫描。

而搜索最近的新闻,你发现最多的是,iTero从2018年开始被大规模的引入到了中国的牙科医院。据我在医院的观察,iTero也取代了绝大多数的传统取模方法。

iTero的商业模式,符合我之前说的「AI+ 硬件」的商业化路径。这也给想从事医疗AI创业的人一个提醒,要想找到行的通的商业模式,不能只专注在模型和算法上面。对应用场景的研究和了解 ,也很重要。有一些人认为AI创业,懂行业的产品经理不再重要了,我不这么认为。

吹了一番iTero,那么他有没有缺点呢?也是有的。缺点主要体现在,当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,精度  就会不足。什么是特殊情况呢?比如,像我一样,咬肌太发达,就会导致你没办法拍到最里面一颗大牙的全部角度。最后的模型中,大牙就有一部分缺失了。

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做完iTero口扫之后,又去做了传统取模的原因。